当全球很多国家在为“垃圾围城”头疼不已时,身处北欧的瑞典不仅实现了高达99%的资源回收和焚烧供能比率,甚至还出现了进口垃圾的“怪象”。毋庸置疑,在减少环境污染和利用可再生资源的问题上,垃圾分类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程。那么瑞典在垃圾处理的分类、回收上,都有哪些“绝技”呢?
1.枯枝落叶都要统一回收处理
从踏入瑞典的那一刻起,垃圾分类便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。相比日本,这个国家在垃圾分类的精细化程度上有过之而无不及,稍有疏忽,等待你的可能就是警察送来的罚单。
瑞典的垃圾分类细化到什么程度?从我们熟悉的纸类和瓶子上就可见一斑:光纸类就分为报纸、杂志、牛奶盒、披萨盒等若干项。食品包装和信封一旦沾上油渍、血迹或者胶水,便不再属于“纸类”,必须放在可燃性家庭垃圾中丢弃。
2.从小培养垃圾分类意识
瑞典政府很早意识到,要从根本上解决难题,必须从儿童时期开始培养垃圾分类意识,从学前教育阶段就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。这一举措无疑是明智的。孩子们在学校聆听老师有关垃圾分类的讲解后,不但“从我做起”,还会监督家长执行相关规定。就这样,在经历了一代人的时间,垃圾分类在今天的瑞典已经成为一种传统,就连牙牙学语的孩童都知道要将喝完的牛奶盒子先冲洗,再扔进垃圾桶。
3. 制定经济激励政策
有关垃圾分类的种种限制和规定在国人眼中或许苦不堪言,但对于瑞典民众而言,垃圾分类不仅是一种从小养成的生活习惯,也是一个积少成多的省钱妙招——要实现这一点,就必须尽可能地完成两项工作:减少垃圾,充分回收。
与北欧其他国家一样,瑞典居民需要自掏腰包来清运他们所制造的垃圾。以斯德哥尔摩为例,垃圾承包商每周会派出清运车对生活垃圾进行收集,有害垃圾则由专车负责,于每天夜晚在100个固定堆放点巡回收集。垃圾清运费遵循按量计费的原则,住户产生的垃圾越少,所需要缴纳的费用也越低。此外,由于分类后产生的垃圾要远远少于未经分类的废弃物总量,因此民众将垃圾分类进行得越彻底,支付的清运费也就越低。
在这样的经济激励政策下,瑞典民众对于废弃物品的回收利用率同样位于世界前列。市民在家具和家电的回收方面也有多种选项,例如小区居民可以用较低的费用集资租用家具家电回收箱,甚至可以将自己不需要的家具家电送至回收站的交换中心,换取自己需要的二手商品,既方便快捷,又经济环保。